6月1日,以“保护自然、传承文化”为主题的“2017南宁市歌王大赛暨大明山六月歌圩”活动在大明山景区盛大举行。区民语委、广西非遗保护中心、南宁市民宗委、南宁市民语委、南宁市旅发委、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、大明山管委会的领导、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。
歌王大赛作为本次活动的重头戏,上午10时,在气势磅礴的马山壮族会鼓《鼓动山歌台》中拉开了序幕。
大明山管委会主任黄宁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词,并宣布歌王大赛正式开幕。对歌王大赛的举办,黄主任寄予了厚望。他表示,本次歌王大赛旨在大力弘扬大明山骆越文化和歌圩文化,保护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,打造文化与自然“双保护区”,谱写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和谐发展新生命力。
作为六月歌圩重点打造的节目,歌王大赛创下了歌圩活动举办以来的四大亮点。大赛现场云集大批观众,在山歌和舞蹈中,共同感受了一番传统歌圩文化带来的欢乐。
亮点一:历届歌王到场最多,评委最权威
本次歌王大赛大咖云集,来自南宁市五县七区的山歌手同台竞唱。不仅有历届歌王助阵角逐新歌王,还吸引了上百号山歌爱好者强势围观,到场山歌手的人数之多、地域之广、质量之高创下了历届歌圩之最,令人大开眼!
为保证赛事的公平性和权威性,本次歌王大赛特邀广西壮欢山歌总会的五位专家担任评委。严谨正式的组织规模提升了山歌手的荣誉感和自豪感,使歌圩作为非遗文化的载体具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。
亮点二:角逐最精彩激烈,奖励最丰盛
12组山歌手代表队共24名山歌手相继登台,以山歌为刀枪攻守对唱,既有一方占上风妙语连珠的敏捷反应,也有你来我往的争锋相对,双方斗智斗勇的对歌过程引得现场高潮迭起,掌声不断。虽是即兴而唱,现编现场,曲调却押韵有致,山歌唱到精彩之处,台下观众更是响起一片默契的笑声,为紧张激烈的比赛增添无穷乐趣。
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,韦玉英(武鸣),赵翠艳(武鸣),黄宝利(马山),谢春先(武鸣)等四名山歌手力压群雄,不负众望获得新一届山歌王的殊荣。
比赛结束后领导、嘉宾分别为新晋“歌王”佩戴“王冠”,授予山歌王证书以及两千元现金大奖。为感谢参赛山歌手们为观众带来一场山歌盛宴,其他进入决赛的优秀歌手和未进入决赛的参赛歌手,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奖励。
亮点三:新一代山歌力量孕育,传承最有戏
6月1日时值儿童节,这场非遗文化盛宴中,来了一股新生的力量,他们是山歌文化新一代的传承者。
来自两江小学和雷江小学的小朋友们分别用山歌演唱《我家在大明山脚下》、《山歌颂六一》等曲目。虽然唱腔稚嫩,但是山歌技巧却很娴熟,以实际行动表达了他们对传承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希望和信心。
近年来大明山十分重视山歌新生力量的培养。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,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。传承壮族山歌文化,保护壮族非物质遗产,从现在做起,从大明山做起,从少年儿童抓起。
亮点四:歌圩非遗文化展演最集中
本次活动的举办适逢我国首个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到来之际,《马山三声部民歌》和《平果嘹歌》等优秀的民族歌舞曲目,让现场观众深切感受了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。
“多谢了,多谢四方众乡亲。我今没有好茶饭,只有山歌敬亲人……”伴随着歌仙刘三姐的经典山歌旋律的响起,《山歌敬亲人》优美的舞蹈和演员们精彩的演绎,赢得了嘉宾和评委们的一致好评!现场观众也赞不绝口,以热烈的掌声作为肯定。
山歌手们用心底最真挚的情感,歌唱新时代最壮美的和声。小朋友们用充满童真的舞蹈,跳起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希望。最后,热情似火的“2017南宁市歌王大赛”在一曲优美的舞蹈《共筑中国梦》中圆满落幕。
除了歌王大赛,在前广场的民俗文娱表演区,马山会鼓、上林师公戏、竹杆舞、踩高跷、长板鞋等缤纷多彩的节目也吸引了大批民众和游客的围观和参与。
为了引导和培养少年儿童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意识,活动现场还特别设置了亲子活动-少年儿童自由书画赛,小朋友们在小小的画布上画下了他们七彩的童年,留住大纯真的同时,也收获了特别的礼品,在大明山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六一儿童节。
此外,活动现场也设立了美食及农特产品展销区,游客们可谓是趁兴而来,收获满满而归。
本次活动正值大明山歌圩顺利举办一周年。自2016年6月1日举办以来,经过一年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,月歌圩已经成为一个日期固定、规模较大且有时代特点和旅游特色的新兴歌圩,且在大明山周围、大门、树荫底下,发展成群众自发组织参与的全民歌圩,形成处处有歌圩的盛况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